部门动态
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举措持续擦亮“林泰美”服务品牌
  • 信息来源:市自然资源规划局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8-25 08:56
  • 浏览次数:

今年以来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,聚焦建设项目用林审批中的痛点、堵点和难点,通过流程再造、交易革命、微创新机制等举措,将“泰周到”服务承诺深度融入用林审批全流程,持续擦亮“林泰美”服务品牌。

痛点变起点,流程再造破解企业审批焦虑。传统审批模式下,用地与用林审批分属独立体系,存在审批周期长、企业跑动多等问题。针对这一痛点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整体思维打破条块分割,积极推行用地用林合并审批机制,高效整合两套系统;同步建立双提醒预警机制,在用地用林审批关键节点精准推送服务提醒,将“事后罚”的监管风险转化为“事前防”的主动服务。改革后,审批周期由3个月以上压缩至13个工作日。

堵点作支点,交易革命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。因建设项目占用林地需严格遵循“占一补一”原则,我市长期处于林地占补指标紧缺、外购指标等“资金外流、生态外补”困境。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市内开展林地指标交易试点,已累计完成跨区林地指标交易34宗,盘活林地指标785亩,实现1.2亿元交易总额,成功破解高铁枢纽等4个省重大项目的指标难题,探索出平原水网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特色路径。

难点化亮点,微创新机制实现审批提速增效。针对盐宜高铁等4个项目需在一个月内完成用林组卷上报的紧急任务,通过微创新机制攻坚克难、提升审批效能:为每个项目制定“三定方案”,明确人员、时限和责任;建立省、市、县三级同步联审机制,实行日调度、周会商;对报批材料尚不完善的项目提前组织专家“容缺评审”,将专家评审环节从审批终点前置至全流程,有效避免报批单位走“回头路”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